(資料圖片)
前幾日待客時,找到了三年前獲贈的一包白茶,欣然沖泡。當初記憶深刻的鮮爽與花香,三年的光景,現(xiàn)在變成了成熟而渾厚的果香。
這是白茶的奇妙之處,從清冽到柔和本身就足以令人好奇,這種變化是如何發(fā)生的?當時做茶人懷著怎樣的心情做這一泡茶?那一年的天氣、物候給它注入了怎樣的生命力?時光窨制、光陰雕琢而成的陳韻,配搭的故事好似永遠講不完。
白茶的簡單質(zhì)樸令人喜愛,白茶對于沖泡的方法也是平易近人的,隨便沖泡都不會難喝,更沒有綠茶的嬌貴,一定年份的白茶更妙,直接煮著喝,也別有一番風(fēng)味,并早早在民間形成“智慧”。
白茶很早便有“一年茶、三年藥、七年寶”的說法:隨著歲月的推移,白茶寒性漸褪,就有了較好的口感甚至保健效果。其間,香氣、口感、湯色都會發(fā)生新的變化。這是令人欣喜的部分,你可以目睹并品嘗不同歲月的味道。好似一首老歌,與時間、與你的經(jīng)歷進行發(fā)酵,開始有了一種能牽動人心的魔力。
古人仿佛很懂得利用“時間”這味佐料,時間褪去食物的鋒芒,在歲月里化成了醇香。大概世上的食物都是如此,吃的太快,總會差點什么,加點時間進去會好很多。
當年的新茶,清香甘甜,自有其滋味。一年之后,又增加了些許厚重的口感,香氣開始發(fā)生明顯變化。陳化3年后,干茶顏色也越來越深,湯色由原來的杏黃色變?yōu)槌赛S色,香氣開始有了撲朔迷離般的神秘感,滋味開始多了醇厚和蜜甜。隨年份的增長,茶色、湯色愈發(fā)深重。7年后的茶,顏色近似深灰綠色,湯色由橙黃變橙紅,湯色透亮,口感醇滑、甘甜,它的香更多是蜜糖香和幽幽的花香,伴著淡淡的陳韻,荷香、棗香,甚至草藥香。
時光之于茶的秘密是什么?
茶湯讓人感覺口感舒適一般來源于多糖物質(zhì),這與其生長時的環(huán)境、光照、溫度有很大關(guān)系。工藝上,白茶正因為其不炒不揉的工藝,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葉片內(nèi)各種酶的活性,內(nèi)含物更為豐富,給后期轉(zhuǎn)化預(yù)留了空間。
茶葉已知的內(nèi)涵物質(zhì)有500多種,其中以茶多酚居多,而茶葉的苦澀感多來源于此。隨著白茶貯藏年份的延長,茶多酚類氧化,具有澀味和收斂性的酯型兒茶素含量大幅降低,苦澀會隨著陳化降低,其他物質(zhì)類似于多糖物質(zhì)會得以凸顯出來。隨著茶多酚的“消散”,茶黃素開始生成。茶黃素類是茶葉中色澤橙紅、具有收斂性的一類色素,新茶淡黃色的茶湯色澤因為發(fā)生了變化,形成了茶湯的深黃色,甚至橙紅色。茶紅素也會影響茶湯濃度,滋味強度隨之發(fā)生變化,對應(yīng)的是老白茶“滑”、“回甘”的說法。從滋味上來說,它會越來越醇和。
這樣的變化,你大概可以想象成一杯水和一杯糖漿水的口感區(qū)別,那是一種黏稠度的增加。